9秒83背后的深圳力量 “黑科技”设备量化苏炳添训练效果
时间: 2024-07-03 06:24:14 | 作者: 全民健身
- 规格参数
(深圳晚报记者 林炜航 实习生 唐乐瑶)在生活中,0.01秒很短,短到眨一次眼都不够。但在百米赛道,0.01秒很漫长,长得每次刷新纪录都要等上几年,甚至几十年。
东京奥运会的田径男子100米,广东名将苏炳添跑出了9秒83,把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提高了0.08秒,能够说是一次“奇迹”。毕竟此前从没有黄种人能跑进9秒90,也没有短跑选手能在32岁“高龄”刷新洲际纪录。“阿添”冲刺奥运会时曾长时间在深圳备战,深晚记者正常采访了帮助他训练的体能教练,发掘“亚洲飞人”不断突破的幕后故事。
从2017年差点选择退役,到2021年大幅度提高亚洲纪录,苏炳添这4年的改变要从训练方法说起。
深圳龙岗是国家田径队其中一个基地,而位于深圳龙岗的好家庭TopSupport国际运动表现与康复中心,是中国国家运动功能训练与康复服务机构。深圳在场地、训练等方面给予很大支持,中国田径队教练兰迪·亨廷顿就经常带队来龙岗训练。
兰迪从2013年开始在中国田径队任教,在跳远、短跑项目都有独特经验。2018年备战亚运会期间,他与中国田径队就两次到访深圳龙岗开展训练。当年雅加达亚运会,苏炳添跑出了9秒92的成绩。
兰迪带来了很多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理念,加上深圳有先进的训练设施,双方打出了好配合。兰迪曾说,我只是苏炳添2%的教练,另外98%的教练是科学。对32岁的苏炳添来说,这些科学的训练方法,是他跑出9秒83的基础。
2020年11月,中国田径队部分成员来到深圳龙岗,苏炳添也从那时开始奥运会的冲刺备战。TopSupport体能师梁栋成为小组成员之一,他与中国田径队教练组一起,为队员备战做了非常细致的准备。
苏炳添跑100米需要47步,梁栋说这里面每一步都是有讲究的。“国际田径著名生物力学专家拉夫曼也在团队里,他采集了很多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数据,建立了一个数据库。他把苏炳添各项数据输入,就会得到接近最佳的模型。苏炳添训练时,团队会用高速摄像机录下来与模型对比,找到不足。”
在训练时,训练团队会依据数据帮助苏炳添调整,包括起跑器距离起跑线的距离、起跑器上两个踏板的距离、起跑时前后腿的倾斜角度、起跑后腿与地面的距离、每一步的步长等等。梁栋说:“举个例子,以往即便是博尔特,摆放起跑器更多是凭经验和感觉。但是现在苏炳添在比赛之前会带上一把皮尺,依据数据量度起跑器的位置和踏板间的距离。”
除了细致的数据,苏炳添提高成绩还需要高效的训练仪器、适合的训练场地辅助。梁栋透露,中国田径队选择在深圳备战的其中一个原因,是深圳夏季天气与东京相似,而且大运中心体育场的跑道与东京国立竞技场完全一样。梁栋说:“中国队在2019年就了解了东京的场地情况,到深圳来冲刺训练,能够说是‘蓄谋已久’。”
在龙岗训练中心,有很多针对短跑运动员专项能力提升的设备。其中两台需要我们来关注:一台用于练习起跑,一台用于增强跖屈(跑步过程中蹬地)的力量。
梁栋介绍:“短跑运动员的发力情况很难用肉眼判断,但这两个设备把运动员起跑瞬间的发力和跖屈的力量转化为功率,将数据量化后就能知道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和训练成果。”
梁栋说,几年前苏炳添的跖屈上限功率是900瓦,而经过长时间提升,他在东京奥运会前跖屈上限功率已经快2500瓦了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他的踝关节和下肢刚性有了很大提升,在跑步过程中,如果踝关节和下肢刚性更强,就能在跑步过程中提高力的传输效率,减少脚掌触地时间,对提升速度很重要。
此外,苏炳添训练时还用到了很多“黑科技”,比如测试爆发力、力量和速度“黑匣子”,测试力量训练效果的加速度传感器等。这些科技助力,让苏炳添可以更高效地改善自身不足,不断突破自我。
苏炳添成绩的飞跃离不开科学训练方法和“黑科技”设备辅助,同时也离不开他的积累与思考。2019年,苏炳添就曾发表论文《新时代中国男子100米短跑:回顾与展望》,通过对文献、访谈、案例的分析,总结了新时代以来中国男子在百米短跑上的经验。
苏炳添在深圳训练期间,有些瞬间让梁栋记忆深刻。“训练团队指出苏炳添抬腿的高度还不够。不过苏炳添经过多年训练、比赛,有自己的实战感受,作为大学副教授也学习了很多理论。那天讨论谈及回腿高度的问题,他认为在跑步过程中没那么容易注意到,更需要注意的是下压和扒地的质量,如果这方面提升,回腿高度的问题也会改善。”后来,奥运会的成绩证明了“苏教授”的观点。
苏炳添跑出9秒83,对中国人、亚洲人有很大激励作用,证明黄种人有能力在短跑赛道上占据一席之地。而苏炳添的训练方法,对年轻运动员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。梁栋认为,苏炳添的成绩能否复制,重点是思考能力:“他会依据自己感受寻找前进的办法,有对突破的渴望,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。”